Loading...
《贵州教育报》2版
今日贵州,“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的教育新期盼。
近年来,贵州教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品质、温度、多样性、幸福感、支持力和保障力,以稳健的步伐为孩子们铺就坚实的成长道路,贵州“大基教”入学难题逐渐缓解、城乡发展向好向优、育人方式立体多元。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贵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首位,书写了一份份有温度的答卷,使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省政协委员曾强:
聚焦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的由来,我认为要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应该将重点聚焦在‘优质’两个字上,即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贵阳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万千家庭的共同愿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贵州教育的使命所在。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曾强认为,首先学校要实现高质量治理。一所学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办学方向是立校之基,此外制度设计应该科学高效,才能获得老师、教职工、学生家长的认同,从而实现高质量治理。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如何评价以及监控? 不能仅仅“看分数”“看成绩”,更应该着力于学生长远发展、全面成长。只有教育导向正确,有利于孩子全面成长、有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第二,要实现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改变,课堂才会变。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绝大部分的学校“硬件”已经非常好了,很多家长对家门口的学校满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老师是否满意。曾强认为,真正的好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家长一起成长。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的成长,现在很多老师之所以只能“教教材”,不能“用教材教”,实际上是学科专业素养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队伍也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能用旧知识来教新学生。学科知识如今已经应用到什么领域了? 最先进的学科前沿知识在哪里? 老师需要在这些方面打开视野、提升认识,学生才会得到提升。
最后,要实现学生的高质量成长,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强告诉记者,作为贵阳一中的校长,学校一直以来关注的并不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他们。优质学校更应该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子,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未来发展有用的接班人,只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才能行稳致远。此外,要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等同样十分重要。曾强表示,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让善于学习的技能伴随学生的一生,为个人后续的高质量成长奠定基础。
贵州教育报记者
HB火博APP官网罗欢 岳端 徐颖 何雨家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