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3个A+,3项全国前十!软科发布系列榜单,中山大学实力“霸榜”!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A+,位列全国第五位;

中国大学理科实力评级A+,位列全国第七位;

中国大学文科实力评级A+,位列全国第十位。

……

近日,软科发布了2024中国大学分领域评级,通过监测能够反映各学科领域水平的指标,从多个维度全面立体地展示我国高校在文科、理科、医科、工科、农科5个领域的实力和水平。

中山大学在文科、理科、医科3个学科领域获评A+,且全部位列全国前十,展现学校各学科强势发展的同时,也彰显了学校正逐步完善的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

部分榜单截图(图源:软科)

从此次软科评级的情况来看,中山大学的文科、理科、医科在“学科规模”维度均表现优异,纷纷超过各榜单的冠亚军高校。要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还要从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说起。

1924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武”是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文”是国立广东大学。

黄埔军校远矣,国立广东大学即今天的中山大学,依然伫立在中国高校第一方阵的最前列。孙中山对这所大学最初的定位就是“当以该校为全国最高学府。”成立之初,学校就设置了文理法农四科,一年后又增加医科,这样的设置在当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军者。1934年增设工科后,中大六科齐备,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有统系的整个的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里的孙中山铜像(摄影:朱嘉豪)

此后,中山大学迎来郭沫若、傅斯年、顾颉刚、鲁迅、冯友兰、赵元任、杨成志、商承祚等大师云集,为学校各学科的发展沉淀起深厚文脉——

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被聘为筹备国立中山大学委员会委员兼文科学长,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教育家傅斯年为中大语史所首任所长,陈焕镛教授创办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前身——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 “中国稻作学之父”、国立中山大学第四任院长丁颖院士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中山一号”;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之一王亚南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留法归来的杨成志在中大创办了全国首个人类学系……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左:民国时期,傅斯年(左)刚回国时,在广州与其弟傅斯严(中)及同在中山大学任教的何思源合照;中:1927年9月11日,在中山大学任教的鲁迅与许广平(中)、中山大学图书管理员蒋径三(右)于广州艳芳照相馆留影 ;右:1926年3月18日,(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在广州合影

到1949年,中大已经拥有理、工、文、法、医、农、师七个学院,33个学系和14个研究所,位列国内高校前列,各学科发展可谓“百花齐放”,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学校当时的综合实力。

HB火博APP官网

1949年以后,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造旧大学的需要,中山大学院系专业也做了极大的调整并和岭南大学相关专业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山大学。其后几十年间,中山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理学科人才,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毫不逊色

世纪之交,随着国家新一轮院系调整,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的合并,使新中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大文理医相得益彰,综合实力大大提升。

作为百年学府,今天的中山大学早已将自身建设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大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抓手。2015年11月,学校与深圳市政府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大深圳校区,重点在此布局的是新医科和新工科,以帮助学校快速补足工科短板。

至此,中大的办学范围扩展到广州、珠海、深圳三个粤港澳大湾区增长极核心城市。其中,广州校区重点加强文、理、医等传统优势学科建设,珠海校区建设“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重点建设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三校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分别与广州“3+5+X”、珠海“4+3”、深圳“20+8”的产业布局相对接,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作为一所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学科布局,拥有70个院系和10家附属医院的大型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5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1种专业学位类别,4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组组数字更加生动直观地看出学校的完善体系。

但是大并不意味着不强,翻看近年来中大的学科发展“成绩单”,会发现除了门类齐全,学校在各领域全面开花,“基础雄厚”“发展迅速”“实力硬核”同样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代名词”。


3个A+,3项全国前十!软科发布系列榜单,中山大学实力“霸榜”!

巍巍中大,百年医科,开西医之先河

以此次上榜的中山大学医科为例,稳居全国前5,但也并不能完全体现百年中山医的厚重与实力。

中大医科拥有齐全的学科教育体系,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已建成的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4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着中大医学的科研实践水平。

作为医科发展情况的重要体现,学校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医疗规模和实力居全国领先行列,其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远及全国甚至世界。

马骏团队

多年来,学校面向临床需求,创新国际领先的医学技术,学科影响力不断突显,取得系列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国内首例、世界罕见的胸腹主动脉瘤和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多器官移植),国内首例“设计婴儿”的诞生等,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多项空白;

中山眼科中心的角膜病与眼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激光近视眼矫正手术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

肿瘤防治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其鼻咽癌综合治疗、肺癌、肠癌等多个单病种的研究和治疗均居国际先进水平。

……

中山医科作为中山大学的一张响亮名片,其声誉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百年底蕴,“文”脉绵长,引时代之风潮

不只是医科,提起中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的文科,发展态势同样喜人。

学校多年来持续扩大文科领域的学科优势,哲学与工商管理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2023年3月,中山大学成立人文学部,由中文、历史、哲学、外语、艺术及博雅等十个院系组成,相关学科几乎覆盖整个人文学术领域。

在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方面,学校还成立国内高校首个港澳研究综合性实体研究机构——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新文科试验室、人文高等研究院等都是学校深耕文科建设的见证。

相关资源平台的建设,为学校文科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点,从学校近年来的社科学术项目立项中可窥见一斑。

近年来,中大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立项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国社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立项率有明显提升。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中,学校共计47个项目获得立项;在教育部正式公布的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中,中大共有20项成果获奖

作为国内人文学科的重镇之一,自中山大学创立以来,中大文科便在教学与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培养了大批领军人物,更在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等多个方向为学界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夯基础,拓广度,中大理科孜孜以求

说了文科,理科自然也是中大绕不开的传统优势之一。学科建设方面,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4个理科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自教育部2018年启动实施拔尖计划2.0以来,学校入选的11个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多个都与学校理科建设有关。

从2024软科的理科评级来看,一系列直观的数据,也足以说明学校理科发展的卓越情况。

天琴中心围绕天琴计划研究需求成立了一系列研究室,全面推进天琴计划的各方面研究工作


数学学院基础数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中山大学成立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陈小明院士任院长

一直以来,中大理科坚持“重大科学理论原创性突破”,推动数理化生等理科基础学科全面发展,产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前沿科学理论成果,实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除了文、理、医此次在软科学科评级中取得佳绩,翻看近年来国际国内各大“学科榜单”,中大同样留下了一道道闪光印记——

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学校A类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高峰学科数量倍增,传统文、理、医优势学科升级晋档,工科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近日更新的ESI数据中,中山大学11个学科保持全球排名前1,共有21个学科保持全球排名前1%。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以51门上榜学科数量最多的学校,位列内地高校第二,其中旅游休闲管理、遥感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十;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更是以60个上榜学科数雄踞全国首位

中山大学最新ESI学科上榜情况

各学科发展持续向好的同时,中山大学近年来持续完善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的“大盘”,在新形势下推动学科建设“破局”。2023年起,学校先后组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统筹相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完善跨校区、跨院系、跨学科的学术治理体系,促进学科交叉,为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中山大学将持续立足于“综合性”的办学特色,夯实学科根基,强化学科实力,让这样的宏观布局搭载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助力学校继续书写下一个百年华章!


欢迎关注“中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山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山大学官微/官网、软科官微、中国新闻周刊官微、光明社教育家官微、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官微、广州日报官微、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官微、化学加官微等

HB火博·「中国」官方网站【红蓝战士推荐】HB火博官网,HB火博APP官网,hb火博·体育,hb火博体育官网平台,自创建以来,以稳定、安全、快捷的高品质服务和良好口碑获得广大用户的喜爱和认可。秉承创新、高效的运营信条而不断努力!